高龄生二孩难不难?高龄生二孩要注意什么?[图]

大众生活网2019-11-26 16:59

对于高龄女性来说,本来是不应该生二胎的,可是现在二胎开放,很多家庭忍不住还是想要生两个孩子作伴,可是高龄女性生二胎风险还是很大的,不仅对自己,更是对胎儿,那么高龄生二孩难不难?高龄生二孩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高龄生二孩难不难?高龄生二孩要注意什么?(1)

1、高龄生二孩困难多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至今,妇产科以往并不常见的问题却逐渐凸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生秀杰介绍说,比如因宫内疾病而造成不孕,还有剖宫产带来疤痕子宫等妊娠并发症,给妇产科都带来极大挑战。

35岁以上女性,子宫内膜修复能力减弱

不少高龄女性,由于曾经不良生育史的存在,如流产,刮宫等,很多情况都造成了粘膜损伤和宫腔粘连。而且对于35岁以上的女性,其子宫内膜对激素的吸收能力和新生修复能力较35岁以前的要弱,宫内疾病越发突出。

宫内疾病是女性一系列宫腔内疾病的统称,包括子宫粘膜下肌瘤(发病率2%-2.5%)、子宫内膜增生(12%)、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胚胎残留、胎盘残留、宫腔粘连(9.5%)、子宫纵膈、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滋养细胞肿瘤等,其主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不孕等。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的球形结节。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实际上发病可能更高。生秀杰经常遇到有些女性朋友咨询,得了子宫肌瘤以后能否直接怀孕还是需要手术切除肌瘤?这都要根据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是否有症状,以及患者本身的情况等来处理。如果是高龄女性且生育需求迫切,这样情况下,医生建议可先考虑带瘤妊娠,若患者比较年轻且肌瘤比较大,最好是先处理子宫肌瘤后妊娠。

子宫内膜息肉也是议论得最多的一个妇科疾病,很多人都会问子宫内膜息肉去行宫腔镜手术到底值不值?关于这个问题,文献中提到,只要有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就会影响宫腔的内环境,从而对生育造成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是受孕过程中影响胚胎种植的独立因素,于是建议半年试孕不成功的,原因不明的不孕,宫腔超声提示内膜有问题的,回声不均的,都应该行宫腔镜的探查。对于一个高龄未生育的妇女来说,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要个体化,要考虑周全。

剖宫产增加凶险妊娠并发症发生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高龄及超高龄怀孕生产,都增加了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广医三院是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来自该院的统计也显示,受“全面二孩”政策影响,医院收诊的疤痕子宫、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重症高危产妇比例逐月攀升。

生秀杰对此深有体会,“这给我们妇产科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胎盘植入,其高危因素就包括:孕产妇年龄大于35岁,前置胎盘,孕产次数大于3次,有多次人流刮宫史、宫腔感染和子宫切开史等等。在我们国内,这几种的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剖宫产率高达46%,意外怀孕率高,高龄产妇多。

剖宫产带出一系列问题,在“二孩”政策还没开放之前,大部分人认为只能生一个孩子干脆就选择剖腹产。殊不知,剖腹产可能已经埋下了隐患——瘢痕子宫,这是一种特殊异位妊娠。一旦遇上,妇产科医生“闻之丧胆”,妈妈受罪。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的绒毛侵入部分子宫肌层,胎盘绒毛错综分散植入子宫肌壁内的一组疾病。通俗地说,就是胎盘的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与子宫壁紧紧黏在了一起,甚至长到了子宫的肌肉层里面。而有一些更为严重的病例,则是胎盘穿透了子宫壁,把相邻的脏器如膀胱也黏上了。正因如此,这类产妇的胎盘无法像正常情况一样,在分娩的过程中从子宫壁自行剥离,而人工剥离的话会损伤子宫肌层,出现难以控制的严重的产后出血。数据显示,胎盘植入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最常见的是毗邻脏器损伤。而由胎盘植入所致的孕产妇死亡占总数的7%。

在“二孩”政策放开之前,没考虑再次生育,大家选择剖宫产未觉有太多不妥。

那时,也会有这些妊娠并发症,但“二孩”之后,这些问题更突出了。

重视胎盘植入在分娩前的诊断

胎盘植入在分娩前诊断可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出血量及输血量,并可缩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天数。由于胎盘植入患者产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分娩前胎盘植入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的高危因素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而最终确诊需要分娩后的病理学诊断。临床高危因素为:剖宫产史、前置胎盘、高龄妊娠(孕妇年龄≥35岁)、多产史、多次刮宫史、子宫切开史、宫腔感染及盆腔放疗史等。

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和MRI检查,循证医学数据表明,MRI产前诊断胎盘植入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超声检查低。但MRI能更好地评价子宫后壁情况,特别是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或子宫后壁有瘢痕时。

要强调的是,四十多岁的超高龄孕产妇面临的风险更多。这时如果怀孕,妊娠期容易发生各种病理改变,比如血糖、血脂异常,同时患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症等风险明显增大。超高龄产妇有无冠心病、心脏负担能否承受,也是一大问题。

所以提醒这些女性,一旦怀孕,在早孕期时一定要到有条件的三级医院明确胎儿和胎盘的位置,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早判断,做好孕期的监测和应对,分娩时也要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三级医院。(记者李劼)

2、高龄生二孩应注意

1、头胎剖别忘检查疤痕

我国是剖宫产大国,目前剖宫产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平均剖宫产率达46%。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一胎是剖宫产的妈妈担心:隔多久怀第二胎合适?第二胎是必须剖吗?

对此,陈静指出,临床上建议剖宫产两年后可以再怀孕,但并不一定“头胎剖第二胎一定得剖”。第二胎是否能自然分娩要看具体情况,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根据准妈妈和胎宝宝的情况进行判断。

要注意的是,经历过剖宫产的子宫属于疤痕性子宫,前置胎盘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大部分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妈妈和胎儿在怀孕和生产过程中都容易出问题。而另一种“剖宫产瘢痕妊娠”则更为凶险:就是胚胎长在剖宫产留下的疤痕上。妇产科把“剖宫产瘢痕妊娠”列为危重疾病,有引起子宫破裂和无法控制的女性私处大出血的风险,危及产妇生命。

所以,陈静提醒,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怀第二个宝宝的时候,女性一定要多做几次产检,请医生关注子宫和胎儿状况,一有出血、腹痛等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想要自然分娩的女性,分娩前也要通过B超检查。分娩过程中一定要有医护人员严密的观察和监测。

2、要生就得趁早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决议“允许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网站就发起了“你会生二孩吗”的调查,有超过4.5万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显示,33%的网友表示“会”,还有29%的网友表示“看情况”,38%的网友则不考虑。

而记者调查身边的不少夫妇发现,很多人想再生一个的原因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伴”,而不少人犹豫不决的原因是担心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从前,还能再生一个吗?

对于这些犹豫要不要二孩的父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陈静提醒,满足生二孩条件的家庭,想要第二个宝宝一定要趁早,最好是在妈妈35岁前。“女性35岁后生殖能力就会大大下降,怀孕的几率也就相对降低。而且35岁后妊娠就属于高龄产妇,不管是妈妈本身还是胎儿都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

对于还未生育,但有生二孩意愿的夫妇来说,专家更是建议要适当把第一胎的计划提前。因为如果第一个宝宝是剖宫产,要等至少两年以后再才能生第二胎,否则相隔时间太短会导致子宫内膜恢复不良。即使第一个宝宝是顺产,从哺乳角度出发,也建议生第二胎的时间推迟1—2年。

不过,准备要二孩的家庭需密切注意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据国家卫计委指导司负责人介绍,“全面两孩”政策必须依法启动实施。在政策全面实施之前,各地各部门都必须认真执行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是。也就是说,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前抢生的二孩仍然不合法。

3、规律生活适当锻炼

目前最急迫生二孩的往往是中青年人,这部分人群往往平时应酬多、压力大,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更大,为了怀孕,需要及时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还要多做运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夫妻双方在计划怀孕前的一段时间内,若能进行适宜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与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女性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确保受孕时女性体内激素的平衡与精子的顺利着床,避免怀孕早期发生流产,而且可以促进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和日后宝宝身体的灵活程度,更能减轻孕妇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

同时,适当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丈夫提高身体素质,确保精子的质量。因此,对于任何一对计划怀孕的夫妻而言,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有规律的运动后再怀孕。夫妻双方可在计划怀孕前的3个月,共同进行适宜与合理的运动或相关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柔软体操、游泳、太极拳等,以提高各自的身体素质,为怀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即便在孕期,也要坚持做伸展运动,多走路,多爬楼,提高自己的内脏功能。这样,不仅生产过程会比较顺利,而且由于肌肉充实,身体不松垮,产后也能更快地恢复体形。

此外,还要多晒太阳,多做室外活动。阳光能给身体带来维生素D,它不仅能促进钙的吸收,还能提高免疫力。如果能孕前开始多晒太阳,多在阳光下爬山走路,妈妈抵抗力就会增强,患病危险会大大下降。同时,对母子双方的骨骼健康也大有好处。

4、与老大沟通好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父母不打算再要二孩的原因是:家里的大娃不同意。很多家长哪怕做通了大娃的思想工作,也担心真等到二孩宝宝出生,大娃会吃醋嫉妒,欺负二宝。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淑清指出,生二孩前,家长一定要先和老大做好沟通。家长可先和孩子讨论有了弟弟妹妹会怎么样?首先孩子肯定难免会有丧失的感觉: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父母的关注,怕弟弟妹妹抢自己的玩具……这时父母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恐惧表达出来后也就得到了释放。

同时孩子也可能因竞争者的出现有排斥心理,这时父母需给孩子安全感,保证他的物权意识。之后再激发孩子自身的渴望。刘淑清说,每个人内心的深层需求都是想要一个人陪伴的。当孩子明白多个弟弟或妹妹是多一个伙伴时,孩子的需求就和父母的需求一致了。

此外,让老大成为小帮手也能让大娃更快地接纳二宝。家长可以适当地学会对孩子示弱,对孩子灌输一种理念,“你要帮助我照顾好弟弟妹妹。”妈妈可有意让大宝给自己打打下手,比如,逗弟弟妹妹玩、给弟弟妹妹喂奶、帮弟弟妹妹拿小鞋子之类的。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接受,特别是面对外来竞争时,同胞竞争的意识就会减弱。

5、提前补充叶酸

很多女性都知道,要想生一个聪明的宝宝,怀孕时需吃叶酸。其实,备孕时也需补充叶酸。

胎儿大脑发育的第一次高峰在早孕期(妊娠前3个月),这个阶段的孕妇体内需储备足够的叶酸,才能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服用叶酸至少四周才能在体内达到一个稳定水平,所以建议健康的备孕妈妈至少怀孕前一个月开始每日坚持服用0.4mg叶酸,直至怀孕3个月。随着胎儿长大,所需的维生素种类增多,建议在孕后3个月更换为复合维生素。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叶酸有0.4mg/片和5mg/片两种规格,正常备孕妈妈应选用0.4mg/片那种,每日服用一次。5mg/片叶酸(黄色片剂)是给有特殊孕产史的妇女服用的,如曾经怀过或家族怀过神经管畸形宝宝的妇女,或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妇女等。

服用复合营养素制剂的女性则需要注意看看其中所含的成分,如果已经含有叶酸,则不需另外补充。

此外,绿叶蔬菜是叶酸的好来源,绿色越浓重,通常叶酸也就越多,所以每天吃半斤深绿色的叶菜就是补充叶酸的好方法之一。

6、尽量远离药物

众所周知,滥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巨大。因此,从准备要孩子的那一刻起,就要检查自己的家庭小药箱,不必吃的药物一律不吃。

专家提醒,备孕期间要尽量远离各种药品和日用化学品,除了医生处方的必需药物之外,包括减肥药、消炎药在内的所有药物都要尽量提前停掉。药物难免有毒性,而且会给肝肾带来负担。不过,维生素之类的营养补充剂不在其列。

家里要少用杀虫剂和空气清新剂等日化用品。化妆尽量淡一些,因为很多化学品会从皮肤吸入,口红甚至会直接入口。

同时要远离各种不良环境。如辐射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香烟烟雾缭绕的地方,刚刚装修的房间、刚买的有味道的家具、有味道的新车,都要尽量减少进去。孕前体检之后,不要轻易再去做CT和X光透视等检查。男方要提前3个月到半年戒烟、戒酒。

7、双方体检少不了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让更多的家庭“蠢蠢欲动”,特别是政策的主要覆盖人群“70后”及“80—85”后,但这部分人群的年龄已经处于30岁至45岁之间,在妊娠临床上属于大龄甚至高龄范畴。因此,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要想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这部分人群需做好备孕工作,首先就是先做孕前检查。

专家提醒,最好在准备怀孕的半年前就先做孕前检查,确定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由于经产妇(曾经生过孩子的产妇)生产中发生重症或死亡等不良后果的比例要远高于初产妇(第一次生孩子的产妇),因此建议有再生育意愿的女性,一定要提前做孕前检查。女性的基本孕前检查包括生殖系统及女性私处炎症检查,检查时间最好是月经刚刚干净的时候。有基础疾病的女性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及时诊治,并咨询医生用药期间是否可以怀孕。

专家强调,爸爸们千万不能认为孕前检查与己无关,而要和妈妈们一起去做孕前检查。检查时间应为停止性生活7天后,检查内容包括有无包茎、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等,并进行相应的精液常规检查。

此外,常规的体检也不可少。除了遗传性疾病需要考虑之外,如果有不宜怀孕或影响怀孕安全性的疾病,比如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要提前进行治疗和控制。

女性在体检中,如果发现有营养不良问题,如贫血、缺锌等,要咨询营养科医生和营养专业人员,及时增加营养,必要时补充营养素制剂,等到营养状态改善之后再怀孕。如果有胃肠消化吸收不良的状况,也要去看医生或进行饮食调理,及时改善。否则,一个营养不良的妈妈,很难孕育一个健康活泼的宝宝。

需要提醒的是,女性也不能自己乱滋补,保健品和中药补品如果服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副作用。

8、饥饿减肥不能有

很多人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知道一个胖胖的妈妈其实并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于是不少女性在怀孕前会进入一段疯狂的节食减肥期。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在准备要宝宝的6个月之前需停止饥饿减肥的做法。

这是因为长期饥饿会耗竭体内的营养素储备,并降低各脏器的功能。做准妈妈,不仅自己要代谢顺畅,还要担负一个宝宝的全部代谢负担——包括消化吸收、组织合成、垃圾处理、废物排泄、营养储备等。如果妈妈因减肥而营养不良代谢率过低,就很难承担好这些艰巨的任务。

不过,对于那些超重或肥胖的女性,怀孕前适当减减肥则会很有益处。因为,过胖的女性在怀孕后极易出现孕期糖尿病,它不仅对孕妇本身的身体造成危害,而且可以造成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或代谢障碍,出现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及巨大儿。

有研究表明,如果你超重或肥胖,把体重减轻10%~20%,就会有助于调整你的月经周期,并提高排卵的可能性。

怀孕前减肥的最好方法是采用低脂和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液体(尤其是水)的健康饮食模式,并且一定要多运动。不过,在你开始节食减肥或执行运动计划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9、提前做好营养调整

由于孕前期准妈妈往往食欲不振,宝宝的营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体内的营养储备,所以孕前务必让肝脏中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储备充足。因此,营养调整非常重要。

范志红提醒,备孕父母在食物选择上一定要以新鲜天然为原则,条件许可的话,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每天要保证半斤主食,其中一半是粗粮杂粮;还要保证一斤蔬菜,其中一半是绿叶蔬菜;每天一个鸡蛋非常重要,因为蛋黄中的卵磷脂、维生素B12和少量的omega-3脂肪酸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此外,按胃口适量吃一些豆制品、瘦肉、鱼类等即可,无需油腻。

在烹调方面,炖煮、凉拌、清蒸、普通炒菜都可以,尽量减少煎炸。无论是孕前还是孕后,过多的脂肪都是无益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是需要补充的目标。炒菜的时候,最好不要“过火”,温度略低一些。因为过火的温度已经足以产生微量的苯并芘等致癌物。适当少放一点盐,或者使用低钠盐,提前适应清淡的口味。

远离加工食品、嗜好性食品和油腻食品。尽量少喝酒或不喝酒,少饮各种碳酸饮料。煎炸、熏烤食品尽量不吃,还要远离油烟和烧烤烟气,因为其中含有致癌物。

另一项重要事情,就是减少体内的“解毒”“排毒”压力,让肝脏和肾脏能好好休息,以便在有宝宝之后能好好承担重大任务。各种腌制品、腊肉、香肠、咸鱼等尽量少吃,因为其中有微量的亚硝胺致癌物。各种咸菜、咸甜口菜肴和其他过咸食物要少吃,养成清淡口味习惯,减少孕期浮肿和高血压的危险。

10、保持阳光心态

人们都知道,心情会影响到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解毒功能和免疫力。对于已经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来说,要孕育二胎急需调整自己的心态。

对于准妈妈来说,心情还会影响到宝宝的性格和体质,是所谓“胎教”的一部分。所以,孕前的女性一定要调整好心情,特别是原本有些急躁、苛求、敏感、悲观失望、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情绪的女性,更要注意改善情绪,让自己变得快乐、善良、宽容、开朗,不生闷气,远离愁烦,有助于生个阳光好宝宝。

除了母亲要做好以上准备之外,父亲也要积极配合。备孕期男人需要做的是:戒烟戒酒,减轻压力,保持好心情,多体贴太太,给她甜言蜜语。夫妻一起做体检,健身锻炼,早睡早起。夫妇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是最有利于孕育后代的。

同时,父母双方都要为二孩宝宝的到来做好计划,包括大孩子的日常照顾、学习辅导、二孩宝宝的照料、家庭理财等。只有事先做好计划,才不会手忙脚乱,导致情绪失控,影响心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