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让许多人都不敢出门,或者手脚包的严严实实的,四肢僵硬等,如何有效的预防寒流来袭呢?让我们听听美女中医来解答吧,让我们的身体开始逐渐暖起来。
当气温最低下探4℃,体感温度甚至达零下5℃的此刻,针对手脚冰冷的情况,中医师11:55:40分享『暖手温足保健操』,动动手脚,按按穴道,藉由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只要5分钟,你的手脚就会暖和起来啰!
中医师表示,借着「暖手温足保健操」活动四肢,促进末梢血液循环,而且垫脚和手握拳的动作,可分别刺激到位于足底的「涌泉穴」和位于掌心的「劳宫穴」,加强暖手温足的功效。
动作:
涌泉穴
穴位在足底部,位于第2、3趾趾缝与足跟垂直联机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劳宫穴
穴位在手掌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中医师表示,手脚容易冰冷,大多是因为身体『气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流畅、血液量不足。这种人多因「虚寒体质」,所以比一般人容易怕冷;特别推荐一道御寒中药茶饮「加减桂枝汤」,有促进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改善虚弱体质等功效,对于改善手脚冰冷的症状十分有效。
以桂枝2钱、炒白芍2钱、干姜(老姜)3钱、龙眼肉3钱、红枣2钱,5种中药材加水熬煮约20分钟,即可饮用。
适用对象:虚寒体质,怕冷,喜喝热饮。
不宜对象:实热体质,较为怕热,且面色红润,喜喝冷饮,容易便秘等。
中医师说明,这帖桂枝汤属温补方,桂枝扩张血管、促进发汗,炒白芍养血柔肝,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龙眼肉、红枣养血安神,整帖养血补血,促进血液循环,温暖身体,改善手脚冰冷。但是,
热底体质的人,就较不适合喝这帖茶,因为会越喝越上火,导致长痘痘、嘴破、便秘等情形发生!
另外,中医师表示,自己过去冬天常受手脚冰冷之苦,每遇到寒流来袭,就算躲进被窝,即使过了两个小时,仍然会因为脚太冰冷而无法入眠,甚至睡到一半被冷醒。自从开始中药泡足之后,手脚冰冷的情形大幅改善,连一向都会粗糙龟裂的脚底皮肤,也一起改善了。
生姜皮5钱、川芎5钱、丁香3钱
将上述药材跟1公升清水放入锅中,以中火把水煮滚后,再转小火煮15分钟即可。同法再煎取第二回的药汁。两次的药汁总共可以稀释作10公升的足浴水。
温通经脉,促进末梢循环,消除水肿,舒压安神助眠。
足浴一次大约20分钟,水温宜控制在40~43度C左右。
泡双足,或是连小腿一起泡。
热水会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所以泡脚完毕,将双脚擦干,要迅速擦上滋润乳液,以免皮肤太过于干燥,反而引起脱皮搔痒的问题。
如脚部皮肤有发炎溃疡、或足癣等皮肤问题,则不适合进行足浴。
2、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的抵抗力普遍比较弱,在大风降温的天气要减少外出。如需外出,要选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候到室外活动,做好保暖,家长要做好对儿童的监护。
3、由于天气寒冷不适宜户外活动,建议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适当增加室内运动。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应注意防范,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发生跌倒摔伤,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
5、室外行走时,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避免砸伤。
经常在电视里面看到那种白色粉末状的东西,说是蒙汗药,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迷晕一头牛,更别说是一个人了,即使是一个壮汉也能瞬间倒地,那么这种蒙汗药在现实生活中有吗?其...
大家都知道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有蒙汗药,还有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有提到这种药品,在古代是中药,粉末状,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药品真的存在吗?这种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人体每侧均有十二条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左右两半部,所以全身共计24条经脉。十二正经分属于十二脏腑,故以脏腑命名:1.十二正经名称特点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
鹅不食草是很多人用来治疗鼻炎的偏方草药,用鹅不食草泡水喝能治疗鼻窦炎。鹅不食草也叫鸡肠草,它能祛风散寒,缓解鼻塞,它的作用和功效可能大家都不怎么了解,接下来就向...